支付宝未经用户明示同意,擅自为其投保重疾险,用户确诊重疾后遭拒赔,法院最终判决保险公司赔付10万元。
2023年5月,广州李先生发现支付宝扣款11.61元,本以为是补缴“健康福?重疾1号”保费,实则被自动投保了国泰财险的“健康福?重疾险(保1年)”。该保单未经用户点击确认,也未收到任何投保提示,系统直接扣款并生成保单。李先生虽未立即退保,但后续连续缴纳6期保费。
2023年10月,李先生被确诊为慢性肾衰竭CKD5期,属于保单约定的重大疾病范畴,随即申请理赔。国泰财险以“确诊时间在90天等待期内”为由拒赔,仅退还6期保费69.66元。
法院审理认为,尽管投保过程未经用户主动操作,但李先生后续持续缴费行为构成对合同的追认,保险合同依法成立。关键争议在于“等待期”免责条款是否有效。法院指出,该条款属于免除保险人责任的格式条款,依据《保险法》第十七条,保险公司必须以显著方式提示并明确说明。然而,国泰财险未设置强制阅读环节,未对“等待期”进行加粗、标红等提示,亦未通过电话回访等方式告知,未能履行法定说明义务,故该条款无效。
最终,广州市黄埔区人民法院判决:国泰财险解除合同行为无效,须在7日内支付重大疾病保险金10万元,并承担案件受理费2300元。
法院同时指出,支付宝及蚂蚁保作为平台方,存在投保流程设计缺陷,如“免责说明”页面滞后、确认页无强制阅读机制,易导致用户“被投保”,应进一步规范操作流程,保障用户知情权与选择权。
本案警示:线上投保需警惕“默认勾选”“自动扣款”风险。消费者应定期核查支付记录与保单信息,发现异常及时退保;投保前务必主动阅读条款,重点关注等待期、免责事由等核心内容,留存沟通证据。遭遇拒赔时,应索取书面拒赔通知,固定证据,必要时通过12378投诉或诉讼维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