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领域的“国家队”新凯来,在深圳湾芯展上用硬核技术展示了中国半导体产业链的深度突破。
“每一个子公司在这次的展会中都会让大家有意想不到的惊喜。”10月10日,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郭子平在新闻发布会上的预告吊足了外界胃口。
五天后,这场“惊喜”在2025湾区半导体产业生态博览会(湾芯展)上揭晓:90GHz超高速实时示波器和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EDA软件正式亮相。
虽然没有出现外界期待的光刻机,但新凯来子公司万里眼和启云方发布的这些产品,标志着中国在半导体关键工具链上取得重要突破。
01 技术突破:从“显微镜”到“设计蓝图”的全面攻克
万里眼发布的90GHz超高速实时示波器,将国产示波器性能提升了500%,关键指标位居全球第二。
这一突破打破了《瓦森纳协定》对超过60GHz带宽实时示波器对中国禁运的限制。此前,国内示波器最高带宽仅在8-18GHz之间,而国际高端产品带宽达到60GHz以上,甚至高达110GHz。
“示波器是电子行业的‘显微镜’。”万里眼工作人员解释,在半导体产业中,这款产品用于芯片完成封装后的性能评估。它能清晰捕捉112Gbps、224Gbps高速信号的波形细节,实现每秒2000亿次采样率,精准捕获纳秒级脉冲。
在软件层面,启云方发布的两款电子工程EDA设计软件,采用了独特的并行协同设计模式。传统软件需串行作业,而启云方的EDA允许100名工程师同时设计一张电路图,将产品硬件开发周期缩短40%。
目前已有超过2万名工程师在使用这款国产EDA软件,从客户反馈看,其可平滑替换国外同类软件。
02 “国家队”背景:深圳国资打造的半导体生力军
新凯来成立于2021年,虽然仅有四年历史,但已是深圳市国资委实控的“国家队”成员。股权穿透显示,新凯来由深圳市深芯恒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全资持股,后者隶属于深圳市重大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这家企业自诞生起就展现出非凡实力。在今年3月的SEMICON China展上,新凯来首次亮相就一次性推出6大类31款半导体设备,覆盖刻蚀、扩散、薄膜、量检测等多个领域。
新凯来的设备均以中国名山命名,如薄膜设备“普陀山”、刻蚀产品“武夷山”、光学检测设备“岳麓山”等,体现了国产化的技术自信。
据悉,新凯来最新一轮融资投前估值已达650亿元,其上轮投后估值为500亿元。这种快速成长背后是深圳国资的长期战略布局。
03 半导体产业生态:深圳模式的协同优势
深圳半导体产业正在改变“设计强、制造弱”的固有标签。2024年,深圳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规模达到2564亿元,同比增长26.8%。
深圳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郭子平表示,包括制造、封测、设备等细分领域规模,与2020年相比均已实现翻一番,半导体产业各环节正趋向均衡发展。
这种变革得益于深圳“政策+资本+生态”的多维支撑。深圳不仅出台了《深圳市关于促进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还设立了首期规模50亿元的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
深圳龙岗区作为核心聚集区,半导体产业规模已突破千亿级,占全市总量近一半。该区正在规划建设罗山科技园半导体产业集聚区,致力于打造全球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科技创新高地。
04 国产半导体的“集团军作战”模式
本次湾芯展展示了中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新思路:从“单点突破”迈向“集群共进”。
新凯来通过多家子公司构建起覆盖软件和硬件的“半导体生态圈”。与此同时,国内其他企业也形成了类似的“集团军式作战”模式。
在展会现场,除了新凯来,北方华创、汇川技术等企业也展示了最新成果。这种集群优势使国产设备能够相互适配,打破海外设备的“系统性垄断”。
“过去国产半导体设备不够成熟,下游客户主要用海外设备作为产线基准机台。”一位半导体设备行业资深从业者解释,半导体生产线要求各个环节和设备互相协调匹配,而国产设备通过相互适配,正打破这种垄断[citation:8。
华润微电子党委书记、董事长何小龙在湾芯展开幕式上表示,粤港澳大湾区已崛起为中国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的核心增长极之一。广东省超1.2万家产业链企业构成了强大的集群效应。
在湾芯展现场,新凯来展位人流如织。几位工程师围在90GHz示波器前讨论着技术细节,不远处,启云方的软件演示区座无虚席。
“湾芯展并非单纯的商业展会,它的定位是深圳和湾区的半导体产业生态平台。”一位国资机构负责人表示。随着50亿元的赛米产业投资基金揭牌,深圳半导体产业生态正在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从此多了“中国标尺”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