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描述问题,即可获得专业、权威的回复,极大提升了信息获取的效率与准确性。”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这样介绍新上线的“同道”大模型。10月14日,国内首个标准大模型——“同道”互联网版正式上线,标志着我国标准化工作迈入AI驱动的新阶段。
长期困扰标准化工作的“检索难、撰写慢、应用弱”等现实困境,如今有了全新的解决方案。面对海量标准文本,标准化工作者常如大海捞针,难以精准定位所需信息;标准编制语言规范性要求高,人工撰写易出疏漏。
01 “同道”四大核心功能破解行业难题
“同道”标准大模型互联网版以“同道问答—同道编写—同道解读—同道认证”四大核心功能为支柱,构建起覆盖标准全生命周期的智能化服务体系。
“同道问答”如同一位随时在线的行业专家,凭借其强大的知识库和智能分析能力,能够迅速响应、精准解答。传统的人工检索方式往往耗时且不够精准,而“同道”通过智能整合信息,实现了从“人找标准”到“标准找人”的转变。
“同道编写”展现出强大的创造力与规范性保障能力。它不仅能根据用户需求智能生成标准草案初稿,还能对文本进行智能润色与内容扩展,确保语言严谨、逻辑严密。过去需要数日甚至数周的人工撰写任务,如今在AI辅助下可在短时间内高效完成。
“同道解读”可从政策背景、技术要点等维度深度解析标准,结合场景推荐相关文件,助力用户读懂用好。“同道认证”则兼容多类模板,快速解析企业文件,智能核查符合性并提示风险,提升认证效率与一致性。
02 技术特点与使用便捷性
此次上线的“同道”标准大模型互联网版突出开放便捷的特性,支持多格式文件交互,用户无需下载安装,可通过网页端、移动端即点即用,实现“随时随地”服务。
该模型支持不同格式文件的多模态交互,使用全程无需下载安装,用户可通过网页端、移动端等多种渠道即点即用。这种轻量化部署降低了使用门槛,有助于标准化服务向更广泛的用户群体延伸。
“同道”不仅是一款技术产品,更是对传统工作模式的系统性重构。它依托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多年积累的海量标准数据资源,通过核心技术攻关研发而成,是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2025年工业和信息化标准工作要点》中“探索推进‘人工智能+标准化’”战略部署的关键举措。
03 行业影响与未来前景
业内专家指出,垂直领域大模型的出现标志着人工智能应用从通用场景向专业领域的拓展。在制造、工程、质量管理等多个产业环节,智能化工具的引入有望显著提升从业人员的工作效率。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表示,“同道”之名,取自“车同轨、书同文”,寓意志同道合。未来,该院将以“深化能力、拓展边界、共建生态”为发展主线,持续推动“同道”标准大模型的迭代升级。
随着“同道”标准大模型互联网版的全面推广,一个更加高效、协同、智能的标准化新时代已然到来。这项创新不仅将提升标准化工作的效率,更将促进整体行业的规范化发展,强化标准在产业升级中的支撑作用。
从“人找标准”到“标准找人”,从“经验驱动”到“智能驱动”,标准化工作的核心模式正在发生根本性变革。随着“同道”的持续迭代和推广应用,标准化工作将步入更高效、协同、智能的新时代。
